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重建斯文不是复古重建

公司动态

重建斯文不是复古重建

发布时间:2022-07-25

   电动通风蝶阀11月28日报,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数百位学术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领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一同见证这一顶级文化盛典。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著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杰出人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书院等机构,电视剧《清平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等项目获得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24部学术著作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本届国学大典增设的国学新秀奖则由10位优秀青年学者共享殊荣。而最受瞩目的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则被授予两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许倬云与陈来。

    FU链式输送机获得国学新秀奖的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了凤凰网文化的独家采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文化:赵老师,首先恭喜您获得本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国学新秀奖。请您谈一下您对于国学大典的认识以及它有什么样的意义?
    赵金刚:谢谢岳麓书院,谢谢凤凰网。我觉得国学大典这些年办下来,引起了整个国学界,甚至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聚焦。每两年一届的国学大典的举办就像一个仪式,让大家意识到我们应该有一个年终总结了,我们应该对这一年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发生的事情做一个综述、报告,能够让大家实实在在的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年中,做到了哪些事情,是如何发展的。我觉得这些年国学大典产生的影响,从一个长时段来看会持续的发酵,会持续的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引领。这是我的一个感受。
    凤凰网文化:作为本届国学新秀奖得主,也请您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赵金刚:还是很激动的,自己也是没有想到。本身今年是国学新秀奖第一年颁奖,之前我们也看到整个国学大典有各种各样的奖项,真的没有想到能够专门给年轻人设立一个奖项,鼓励年轻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所以,内心还是比较激动的。尤其是我们也知道,评选的过程相对来说很公开,甚至称得上是海选。这是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我们青年人这些年做出的一点点东西的承认,而且能够鼓励我进一步的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从事传统文化的推广事业。
    凤凰网文化:作为中国哲学的一名研究者,我们知道今年的情况非常特殊,新冠疫情肆虐,整个国际局势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一种国际大格局的改变下,您认为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在中国哲学中有哪些价值或者理念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
    赵金刚:我们一直讲现在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的新冠疫情我觉得是一个偶然事件,可是在这么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发生了新冠疫情,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让我们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类文明史的构造和叙述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思。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武汉封城之后,疫情的发展对于全球来说,对于武汉之外的中国其他地方,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平等的。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此平等的格局之下,新冠疫情超出了武汉,成了全球性事件,那背后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我觉得背后可能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但其中的文化因素是完全不能忽视的。在每种文化心理的作用之下,可能不同的人群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今年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发明了一个词,叫“复数的人”。如果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概括或者疫情期间体现的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有一个概括的话,就是这个“复数的人”。我们关注的不是一个个抽象的个体,面对人不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态度,不是所谓的个人的个性的张扬或者所谓的自由。我们关注的是在“复数的人”这样一个命题之下,对人的思考,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考虑,对人整体意义的考虑。整个中华文明对于人类整体的有机的关注是今天特别值得注意的,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血脉相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都是在今天文明互鉴的过程之中,需要去讲清楚的自身道理。
    当然“复数的人”不是不要个人,而是在个人之上有一个复数,复数当中又包含着个人。这恰恰是中华文明对整体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有机的、辩证的思考。在这个思考当中,重要的是如何去把我们的核心价值阐扬清楚,比如这次在疫情当中展现出的博爱精神、仁爱精神,疫情期间我们当断则断,正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对仁义礼智的“义”。而我们后边所做的应对疫情的各种机制的调整也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当中像《周易》所讲的“变易”的精神。所以,现在已经到了需要从文化方面去把在背后支撑我们的很多要素去重新讲清楚的契机。